| |
区域:总站
类别: 闲话怀来 人气指数:68521 发布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2-5 |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法国人来到了这里,一下子被这里古朴幽静的景致所吸引。崇山峻岭上是一道蜿蜒的长城,长城脚下环抱着一座完好的古城,石砌的城墙,石砌的房屋和院墙,石砌的街道和小巷,城前是几人合抱的参天古槐,城里是挺拔苍劲的巨松,山上是郁郁葱葱的翠柏,不知是他在这里找到了法国小镇的感觉,还是被这里独特的风情所迷醉,他毅然租下了这里的一个农家小院,成了这里的常客,他叫布若菲,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小城叫镇边城,怀来与北京交界的一个小村。
小村很别致,独特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造就了小村的独具特色。
镇边城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京西扼守京畿的要塞,虽历经五百年苍桑而风骨犹存。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葱笼;城内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布局精巧,城廓完好。自从布若菲来这里“安营扎寨”后,很快和村里人成了朋友,他租住的小院被人们昵称为“大使馆”。布若菲对小城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小城的古建筑情有独钟,称这里是“中国农村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四合院,古楼台,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民间器具,联语壁画,常常让他留恋忘返,思接千载。他走东家,串西家,了解小城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民风民俗,拍照片,画速描,搜集历史资料,乐此不疲。
镇边城的独特还在于这里还是怀来县第一块红色根据地,1938年,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支队挺进冀东,在这里组建了怀来县第一个党支部——镇边城党支部,不久,这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昌、宛、怀抗日联合县政府驻地。吃水不忘挖井人,近七十年来,到支部旧址参观学习、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的党团员、各界人士从未间断。2003年,张福成当选为第28任党支部书记,面对参观学习的人们,面对众多的游客,面对渴望开放富裕的村民,他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这里不仅是最早接受党的教育的地方,党员、群众的政治素质高,而且,历来各项活动都走在前面。怎样保持先进,有所突破,成为他长久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问题。
布若菲的到来,让张福成的思路豁然洞开,布若菲的见识让张福成佩服,布若菲的热情和直率让张福成感动。布若菲就古城保护、旅游开发、文明村建设、绿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和独到看法,俨然成了这里的旅游顾问和义务宣传员。村里每办一件事,每一个设想,都要和布若菲商量,征求他的意见,他们共同提出了“保护古城风貌,促进民俗旅游和红色旅游”的旅游开发规划,规定新建房屋一律不准破坏古城的格局和风貌。2005年,村党支部率先投资5万元恢复了怀来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并多方筹资硬化了主要街道,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刷饰了临街的全部墙壁。2006年,村准备投资8万元,翻新村两委办公室5间,布若菲得知后,根据旅游规划,建议将墙上文革时期的语录、宣传画全部保留下来,只改造门窗和屋顶,并主动帮助设计成兼顾中外特色的房屋外观,一座普通的房屋变成了一座中西合璧建筑,就连院里一株饱经风霜的千年古柏也得以保留。
本来,镇边城是怀来县有名的核桃和杏扁产区,高大的核桃树和杏扁树遍布田间路旁,是怀来县植被最好的地区,但他们仍不满足,提出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四季常青”的生态建设标准,街道两侧全部栽上了国槐和松柏,村外完成了封山育林15000亩,种植了侧柏10000株,飞播造林1500亩,退耕还林2200亩,种草2000亩,围栏工程4500亩。
小村的变化让布若菲高兴,也让布若菲自毫,因为这里熔铸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着中法友谊和文化交融的结晶。每年夏天,他都要邀请法国朋友到镇边城作客,小村成了怀来的一个窗口。2005年,布若菲特邀张福成同志到北京接受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西法语记者的采访,向世界各地宣传介绍镇边城。小城走出了怀来,走向世界。一位法国将军看到电视宣传后,专程从法国赶来参观考察。封闭的小村,进入了世界各国旅客的视线,“构建和谐、文明、开放的镇边城”,成了布若菲的希望,成了张福成不断追求的一个新目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更加长盛不衰,红红火火;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更加深入人心、自觉自愿。河北梆子、老调历史悠久,妇孺稔熟,为了让这一古老剧种与古城交相辉映,大放异彩,他们专门组建了业余文艺演出队,冬季集中活动,夏季在街头广场娱乐,一年四季歌声不断,乐声回荡。多年来全村不仅没有参与赌博、法轮功的,而且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虽然村里没有高档的宾馆饭店,每年的上万名游客都散居在各家各户,住农家院,吃农家饭,采野菜,摘野果,却一直和睦相处,从未和游客发生过纠纷。
民风淳朴,小村沐和谐;中西合璧,古城焕新颜。一个中外共建文明生态村正在这里健康成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