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期,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浸染着民族主义情绪。这其中,或者出于天生,在成长阶段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冲击和启迪;或者为表忠心,因为深受西方文化系统的熏陶,为了生存,被迫与过去“划清界限”,需要口口声声控诉帝国主义。因而,碰上赶英超美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当头照的群众运动,知识分子也需要表达出高亢的声音。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头羊,便是人称“郭老”的郭沫若。1958年5月,郭沫若等人在怀来县的花园乡参观,挥毫题诗,主题就是赶英超美:“花园乡是花果乡,花园乡是诗歌乡,万株果树种满园,万首诗歌写满墙。葵花秆子成塔尺,空酒瓶制水平仪,仅仅学习个把月,满满都是技术师。五个电力扬水站,一季工夫抵九年,男女老少齐出力,花园乡变小江南。往前赶,努力钻,赶到七一把水献,技术革命已开端,超过英国并不难。”
郭沫若著名的《百花齐放》,就创作于大跃进时期,其中有两首诗,直接表达的就是赶英超美。一首名叫《向阳葵》,表达的是工业战线的赶英超美:
我们当然没有牡丹那样高华,
但和死不了一样是到处开花。
老百姓们谁个不知道向阳葵?
我们是向着太阳,也向着农家。
这么大的花在植物中可少有,
像动物中的鲸鱼,并可同样出油。
我们的植物油,你可不要藐视,
促进工业化,才好赶上约翰牛。
另一首名叫《蜀葵花》,表达了全国六亿民众赶英超美的决心:
箭茎条条直射,琼花朵朵相继,
由下而上,直射不倚,相继有序。
我们要做多快好省的花模范,
我们要做力争上游的青云梯。
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不算希奇。
不仅六亿人民都有这种志气,
万花也都得服从党的指挥,
多么光荣呵,花期开在七一佳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