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总站
类别: 闲话怀来 人气指数:33271 发布作者:刘学斤
发布时间:2008-2-18 |
|
出怀来县府所在地沙城,沿京张公路,过因平津战役而著名的新保安,不久,可到鸡鸣山脚之下。公路在鸡鸣山脚下擦过,继续向西深入,留下来永远的鸡鸣山,与东南方的鸡鸣驿相望不厌。
鸡鸣山驿
如果不算后来挖开的,鸡鸣驿城原只有东西两道城门。顺东城墙边一条视线开阔的石碴路,向南,一二百米,就是驿城的东城门了;再向南,不远,即东西向宽约5米的古驿路的南官道。
只能遥想鼎盛期南官道上的情形了,那些急急而来的驿传,右拐,从东城门进城,换马。
从东城门上,隐约可辨“鸡鸣山驿”四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由熟悉宋人陆游的词句而知道驿是“古代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住所”,而知道从春秋时有邮驿,至明,驿站已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之细分。而鸡鸣驿之名得自西北不远的鸡鸣山,“居其麓者,每多魁奇杰特之士,或腾誉文坛,或树勋武略,盖钟灵毓秀,有自来矣,兹堡之名鸡鸣,名以山也”。
大清一统志说,“明永乐16年设站于此,因鸡鸣山为名”。站的作用更专注于单一的军事目的。这一年在公元纪年是1418年,朱棣诏修天下郡县志,军事上似乎没有异常举动;而据记载,其实在元蒙时期,此地就设有府邸店。
1420年此地再设驿站,一般认为现在意义上的鸡鸣驿正式诞生于这年。次年扩筑土垣,周长约两公里,驿城成为宣化府进京的最大军邮驿站,而因为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这一年对于整个明王朝都意义非常。
至嘉靖年间,鸡鸣驿已是“城高三丈五尺,方三里,四十六步,门楼三,角楼四”,然随后的一年秋天,“敌诡计钩垣,将城攻坏”。再次重修是1570年,内防守指挥王懋赏“监督起工,砖包,修完东、南城二面,五年修完西、北城二面,大墙平高三丈,上加女墙五尺,四围城台,共699丈,重券东西城门,开越楼越城各二座,更铺12间”。
延续至清康熙32年,鸡鸣驿从军营脱离,单设驿丞署,负责驿站所有事宜,同年改指挥署为把总署,负责城守之责。乾隆3年3月到次年7月,朝廷拨银21000余两对四面城墙、垛口、女墙、东西二门、城楼券洞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1913年,北洋政府撤消全国驿站。彼时开始,鸡鸣驿渐衰,变为村落。历史成了这个叫鸡鸣驿的村庄一道黯淡的背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鸡鸣驿蒙于岁月的尘垢,濒于灭顶,直到1982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次被重新打量,审视。1986年,鸡鸣驿人看到四扇破烂不堪的城门按原样修复了;1990年,河北省文物局又主持抢修了东面和北面城墙和西面城墙局部,1999年又对城内的城隍庙、财神庙、龙神庙和关帝庙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新生活才刚刚开始,虽然缓慢,步履艰难,毕竟开始了。2001年,鸡鸣驿又站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成为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与壁画
鸡鸣驿原为宣化县所辖,元明清均为重要京畿要冲。宣化“拥卫神京”,“宣郡十州县,为神京之右臂,而宣化一县又为诸州县之中心,如户之有枢,车之有轴,其旋转控制,关于全府,系云重矣,矧防御边垣,犹号极冲”,乾隆年间此地有16座驿站,但如今幸存下来保持相对完好的只有鸡鸣驿。
鸡鸣驿城近于正方形,东长464.3米,西长459.25米,南长482.1米,北长486.15米,整座驿城呈明显的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
驿城的城墙和城门保持着明代之风,高峻坚固,墙底宽8至11米,顶宽3至5米,高11米。墙为砖包土墙,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和26个城台。墙体顶部内外两侧均建女墙,密布垛口,间距约3.5米,垛墙上有瞭望孔、射孔和排水孔道。
城内,主要道路可用三横两纵概括。三条东西向大街为前街、二道街、三道街,两条南北向街道分别为东街和西街;东街距东城门80米处,西街距西城门113米处。
紧靠城墙内侧设宽约5米的环城驿道,5处可以登上城墙的马道。而数十条巷道密布城内,最窄处尚不足1米,“大小街巷纵横交错,形成了便捷的道路系统。所有街道多为不规则弯曲形态,显得自由而灵活,空间非常富有变化”。
这样的布局今天基本保持了原样,变化不大。细节的改变却可借回忆或文献复原。
前街连接东西城门,宽约9米,驿丞署、把总署等最重要行政机关即建在此街。驿丞署位于街北侧中心位置,为驿城核心最高行政官员驿丞及其吏属办公之所,把总署西邻驿丞署,是全城最高军事指挥长官驻扎之所。
前街当年最为繁华,两侧还分布酒店、当铺、面食店、日杂店、花纱店等商铺和关帝庙、财神庙、城隍庙等祠庙以及戏台、酿造作坊、民居等。现在的鸡鸣驿,也属此街最热闹。
除前街,重要的街道在鸡鸣驿就算西街了。西街宽约8米,鼎盛时,一侧分布着驿馆、普渡寺、龙神庙、白衣观音殿、三官庙及附属的虫王庙、河神庙等小庙,另一侧散落着财神庙、三义庙、马王庙、马号、阎王庙等。
而东街两侧,主要建有泰山行宫、文昌宫、永宁寺和东大仓等。众多宗教建筑位置分散,却也是经过了精心的规划布局的,比如关帝庙与财神庙,文昌宫与马神庙,马神庙与龙神庙均形成了明显对称关系。
宗教建筑还出现在了城墙之上,如北城墙中部平台上有玉皇阁,南城墙中部平台上有寿星庙,城之东南角还有一座魁星楼。
泰山行宫规模较大,但现仅存主院,院内3间正殿,前出抱厦,正殿内48幅彩绘连环壁画,明艳,生动,描绘了碧霞元君修道经过,且以民间流行的琅琅上口的三句半形式做说明。这些壁画绘制时间大概在清中晚期,没有落款,但从画风判断,可能出于几人之手,是合作完成;整个壁画风格极为近似著名的天津杨柳青,但据说当年杨柳青最有名望的画师,从未出过长城,这些一旦损坏几乎不能再修复的珍贵壁画孤品,其作者究竟是谁,也就成了缠绕于鸡鸣驿的众多历史谜团中最著名的一个。
诱惑
“一声鸡唱月东升,塞上重山久擅名。潋滟曙光回碧落,空蒙岚气带孤城。”黄昏时分,或站于城墙之上,或流连于城内巷间,或放宽眼界于600多年之外,体味鸡鸣驿,城门雄奇古拙,衙署威严气派,宫庙幽静肃穆,以及素雅的建筑装饰,精致的砖雕,都会蜂拥目前。
这是鸡鸣驿独具的贯通古今的诱惑。
我知道,通向鸡鸣驿的途径有两条。我没有选择高速,不是恋旧,我是有意想把飞奔的岁月拉慢,拉成慢动作,一点一点辨认那些面目不清的人事痕迹。我选择了老路,但这条老路,与1900年的路也已不尽相同。
很静。
周围无风无雨,我却似乎在鸡鸣驿听到了不已的鸡鸣,听到了八面而来的风声雨声。
是1900年的风声雨声。
1900年的鸡鸣驿迎来了最不平常的一件事情,以至这件事情的主角于今依然有着巨大魅力,依然能牵引现代人到鸡鸣驿来看其稀罕。
清光绪26年即1900年,阴历7月,被八国联军赶出京城,仓皇踏上西逃路,慈禧来到怀来县。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女婿吴永时任怀来知县,他想不到年逾花甲的太后见他后忽放声大哭,说连日行走数百里,竟不见一个百姓,官吏更跑得无踪无影,已两日没吃没喝,“试看我已完全成一乡姥姥”。
一个13岁进宫专职给慈禧敬烟的叫荣儿的宫女也见证了西逃的老佛爷不堪之相,“我永远也忘不掉7月23日”,她说榆林堡就如同阴阳界,“这里有地方官前来接驾了”,老佛爷脸上有了笑模样,“一个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一个听人喊万寿无疆惯了的人,自从一出宫门,没有人理,没有人瞧,是多么难受啊,现在又有人跪在面前了,心里的舒服劲是可想而知的”。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到昌平县“放枪把我们赶走,一到怀来,地方官竟能做到郊外亲迎,怎能不让老佛爷感动;到了县城,还有人家在门外贴出了红纸表示迎驾呢。
叶赫那拉氏告别了狼狈,她又找回了在紫禁城做太后的感觉。
算算,1900年慈禧在怀来县驻跸三天,停过的地方有土木、沙城等地,但这些地方的驻跸处早已为风吹雨打去,了无痕迹。那年的7月26日早晨,她从沙城出发,驻跸的下一站就是鸡鸣驿。
那天晚上,她就在鸡鸣驿的贺家大院歇息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