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总站
类别: 闲话怀来 人气指数:32400 发布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2-25 |
清代至民国年间,怀来县较大的村镇都要成立三官社。三官社里由社头负责组织元宵节的社火活动。各地集中时间不一,新保安腊月十五;沙城正月初五;大黄庄正月初八。这一天,三官社向参加社火者每人发二个烧饼。凡接到烧饼者,必须按指定时间参加排练和演出。与此同时三官社派出人员向百姓乞钱乞粮,商号大户多出,贫民百姓少出,随心布施多少不拘。凡参加社火活动的人员都在三官庙起伙吃饭,直至社火结束为止。
社火队的规模大小因村而异,少则四五十人,多则百人以上。演出时身穿戏装略施脂粉,唱着民歌小曲,载歌载舞,并有锣鼓、唢呐、铙钹、笙管伴奏。每年按照固定的路线进行演出,大致分窜街和定场两种表演形式。
社火队上街表演均由鼓头开道,一般有四鼓头、六鼓头、八鼓头。随后为高跷。高跷由一丑角手持马鞭肩挂串铃者为领队,并负责清场和维持秩序。通常扮演有《白蛇传》、《西游记》、《二相公卖水》及《辛安驿》剧种诸角色。也有不在一出戏而扮作相公戏姑娘、丑老头逗丑婆娘的对子表演。在定场表演中走出剪子股、二龙吐须、四面斗等队型。特技表演有翻跟头、跌岔、"搭象"等。
打武者均为戏剧中武生小打扮。表演有少林棍、少林拳、苗枪、三节鞭、双抱刀。表演者分二人、四人、八人一组,扮作对立双方拉架开打。
旱船用木或竹制成船型,经用纸裱糊后绘有荷花叶和水纹,船上有顶棚。船中以俊秀姑娘扮演,划船者头戴斗笠,耳挂银须。表演时时而顺风行驶,时而逆水行舟。脚下舞步轻快利索,有台步、跑八字、跑流水、十字步等。
骑竹马一般由四五个儿童扮演,每人头扎一个或二个朝天小辫,身穿鲜艳衣服,以竹杆为马,自由喜闹、玩耍。
跑驴表演者将竹制的驴头、颈及尾部缚在腰部,跑驴颈下系一串响铃。扮骑驴者为少妇打扮,头梳一条独根大辫,身穿紧身小红袄,怀抱"娃娃",由一个英俊的小后生赶驴。出场后表演上山、下山、过河、受惊、撒欢、撂蹶子等动作。有时也表演跑驴陷入淤泥,赶驴后生提尾巴、抽屁股,小驴最后终于跃起的情节。
猪八戒背媳妇、老汉背妻均由一人扮演,将假人上半身绑在演员的腰部和演员巧妙地衔接起来,并给演员身后再绑两条假腿。表演时做出俩个人的不同表情和动作。
海娃娃和乌龟的表演,是由一个身背海娃娃模型的俊巧姑娘和一个丑角乌龟来回周旋。
狮子舞的表演由一人身穿丝麻制成的狮子皮,头戴狮子头,另一人手持绣球戏耍。若上一对狮子则由俩人耍绣球。做出跑场、滚绣球、跳板、上高桌等动作。
表演舞龙时一人手持长杆,顶部有一绣球在前引路,表演架龙头者随着绣球的方向而摆动,龙身龙尾由数名精壮青年架着随龙头飞舞,整个表演气势磅礴。若在夜晚,两只龙眼灯光闪耀更为壮观。
走在社火队最后二位是四官和四奶奶。四官身穿县官服装,手拿一把折扇,四奶奶拿着一根长长的烟袋锅。他们不受队型限制,可以自由走动。四奶奶一边走一边物色"目标",待走到商号店铺门口,便大惊小怪地喊道:老爷子,过来!某某掌柜摸我了。或说:他拉我的衣服了。四官当真的走过来一本正经地说:罚他!(或二锅豆腐,或几吊线)掌柜甘愿受罚,逗得众人哈哈一笑。其实谁心里都明白,根本没这回事。待等社火队回到三官庙,二锅豆腐早已由伙计送到当院。
正月十五夜晚社火较白天更为壮观。各家门前挂起了花灯,待社火队走到商号店铺门口,这里堆堆"旺火"点燃,大筐鞭炮齐鸣,构成了一副斑斓壮丽的画卷,将整个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正月社火活动结束后,在三官庙门口贴一张很长的红纸,时称"百单"。上面写有某某商号、店铺、户主姓名,布施钱粮数目及社火所用开销公布与众。至此,一年一度的社火活动告为一段。
怀来社火在历史上虽然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基本上是定型的,就其内容和形式上也带有一定时期的局限性,其间掺杂着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有的则是庸俗低级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大民间艺人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了改革,使得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正在从简单到复杂,以低级到高级,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艺术形式。
| | | | |
|
|